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中的目标检测、跟踪及其应用研究、图像分割、生成对抗网络、扩散模型、VAR图像生成算法及应用研究、医学影像AI等算法及其应用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类)二等奖等3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她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授权PCT国际专利20余项),发表IEEE Trans及CCF A类论文1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在CCF A类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曾以第一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得2023年度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华为疲劳驾驶智能识别竞赛特等奖,这是学校历史上第三个特等奖、“揭榜挂帅”专项赛项目第一个特等奖及浙江省“挑战杯”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中国互联网+国赛银奖、大学生服务外包竞赛全国一等奖、睿抗机器人大赛夺宝奇兵全国一等奖等。指导本科生承担完成4项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新计划项目等。
目前聚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创新研究,尤其对计算机视觉之目标检测/缺陷检测/高精度测量/三维测量/高精度3D轮廓检测/引导定位/图像分类算法及其工业领域实时性部署应用方向感兴趣,算法层面重点聚焦2D目标检测、视频目标检测、小目标检测、通用目标检测、开放世界目标检测、异常检测、旋转目标检测、关键点检测、点监督目标检测、显著性目标检测及3D目标检测等。主持完成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骨干成员参与完成3项公开招标及择优委托省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完成横向社会服务项目30余项,到校项目经费300余万元。
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授权PCT国际专利10余项),发表IEEE Trans及CCF A类论文1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在CCF A类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
曾指导学生获得2023年度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华为疲劳驾驶智能识别竞赛特等奖,这是学校历史上第三个特等奖,“揭榜挂帅”专项赛项目第一个特等奖!更多信息可访问《历史性突破!计算机学院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榜YOUNG说|智能识别疲劳驾驶及分神行为,为车辆安全驾驶保驾护航!》。
获得部分科技成果奖励时间:
2016年12月,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4年4月,获201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4年1月,获2013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
发表的部分论文信息:
[1]Partial multiview clustering with locality graph regulariz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2021年36卷6期,SCI一区TOP,通讯作者
[2]Localized Incomplete Multiple Kernel k-Means With Matrix-Induced Regulariz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2021,SCI一区TOP,共同一作
[3]Serum-based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PCA-RCKNCN for rapid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lung cancer,ANALYTICA CHIMICA ACTA,2022,SCI一区TOP,通讯作者
[4]Multi-View Deep Clustering based on AutoEncoder,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2020,通讯作者
[5]Deep Contrastive Clustering via Hard positive sample Debiased, Neurocomputing, 2023, 570:127147,SCI二区,通讯作者
[6]Localized Simple Multiple Kernel K-Means Clustering with Matrix-Induced Regularizati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 2023, 2023(1):1-11,SCI,通讯作者
[7]Tewodros Alemu Ayall; Towards data augmentation in graph neural network: An overview and evaluation, Computer Science Review, 2023, 47(1):100527.SCI一区
[8]Serum-based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combined with PCA-RCKNCN for rapid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lung cancer,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22, 1236:340574,SCI一区,通讯作者
[9]PCA-TLNN-based SERS analysis platform for label-free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isplatin-treated gastric cancer,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2, 375:132903,SCI一区,通讯作者
[10]基于自编码器的多模态深度嵌入式聚类,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45卷1期,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11]一种基于谱归一化的两阶段堆叠结构生成对抗网络的文本生成图像模型,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22年44卷6期,通讯作者
[12]用于不平衡类癌症数据的非标记检测和识别的SERS分析新策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 47(1):1-10,通讯作者
[13]基于自编码器的过完备多级表示深度子空间聚类,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7(1):1-11,通讯作者
[14] Bi-YOLO:一种基于YOLOv8 改进的轻量化目标检测算法,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23, 11(1):1-16,通讯作者
[15]基于 YOLOv8 改进的密集行人检测算法:MER-YOLO,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23,11(1):1-18,通讯作者
[16]基于 YOLOv8 改进的室内行人跌倒检测算法: FDW-YOLO,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23, 12:1-15,通讯作者
[17]基于YOLOv8改进的打架斗殴行为识别算法:EFD-YOLO,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24,1(1):1-15,通讯作者
[18]基于YOLOv8改进的跌倒检测算法:CASL-YOLO,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7(4):1-10,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19]伪标签指导下自适应聚类网络,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7(3):1-10,通讯作者
[21]基于改进YOLOv8n的手机屏幕瑕疵检测算法:PGS-YOLO,计算机工程,2024.5,通讯作者
[22]基于改进YOLOv8的轻量化鱼苗检测算法:FD-YOLO,计算机工程,2024.6,通讯作者
[23]基于YOLOv8 改进的跌倒检测算法:OEF-YOLO,计算机工程,2024.6,通讯作者
[24]基于YOLOv5n模型改进的口罩检测算法:Mask-YOLO,计算机工程,2024.6,通讯作者
[25]基于改进YOLOv8n航拍轻量化小目标检测算法:PECS-YOLO,计算机工程,2024.6,通讯作者
[26]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与背景抑制的MFFBSNet网络人群计数算法,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24.6,通讯作者
更多信息请访问我的英文网站:https://huiyingxu-zj.github.io
教育经历 Education experience
暂无内容
其他联系方式 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3]通讯/办公地址: [6]邮箱:工作经历 Work experience
暂无内容
社会兼职 Professional affiliations
暂无内容
研究方向 Research direction
- [1]主要从事机器学习与特征分析方法研究、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中的目标检测及其应用研究。
- [2]选报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等专业的研究生,希望能够对计算机视觉之目标检测/缺陷检测/高精度测量/三维测量/高精度3D轮廓检测/引导定位/图像分类算法及其工业领域实时性部署应用方向感兴趣,算法层面重点聚焦2D目标检测、视频目标检测、小目标检测、通用目标检测、开放世界目标检测、异常检测、旋转目标检测、关键点检测、点监督目标检测、显著性目标检测及3D目标检测等...
- [3]有YOLO/DETR/PaddleDetection/TensorRT/OpenVINO/Movidius工业应用及部署经验基础者优先,另外,对AMR自主移动机器人ROS/SLAM/MAPF算法及应用感兴趣者亦可联系(电子邮件:xhy@zjnu.cn)。
团队成员 Team members
[1]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创新团队
AI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依托浙江省高校高水平重点资助创新团队“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创新团队”,主要从事机器换人、工业4.0、未来工厂、机器学习与智能制造交叉融合创新研究,获批浙江省高校高水平重点资助创新团队,致力于人工智能、低质量数据学习、计算机视觉之目标检测/缺陷检测/高精度测量/三维测量/高精度3D轮廓检测/引导定位、多目标多任务学习、ROS/SLAM/MAPF、5G云化AMR自主移动机器人、“云-边-端”架构协同、边缘计算技术及智能人机交互与协作等方面的算法和应用研究,在智能装备5G云化、AGV/AMR+协作机器人+视觉引导系统+扫码系统+精密夹爪等移动机器人搭配机械臂的复合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集成、工业机器视觉自动化检测、非标智能产线改造、工业动态场景机器人建图定位导航、AI+工业/制造业等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创新做出积极工作,尤其在覆盖仓储物流和柔性制造场景的移动机器人、复合机器人、视觉瑕疵检测/分拣/模型优化等提供一揽子“机器换人/数智工厂/未来工厂/灯塔工厂”解决方案,提升价值链韧性,赋能新型智造。研究成果持续发表在IEEE T-PAMI、IEEE T-KDE、IEEE T-IP、IEEE T-NNLS、IEEE T-MM、ESWA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及IJCAI、AAAI、CVPR、NeurIPS等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团队负责人以第一完成人和第一单位,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类)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等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