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向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 : 2023-2024学年优秀班主任;2024年浙江省地理学会地理教研系列活动三等奖;2019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9年北京市高校优秀毕业生;2017-2018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优秀研究生;2018年中科集团环保奖学金;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 : 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岗

所在单位 :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 : 2022年08月03日

学科 : 地理科学

办公地点 : 17-629

Email :

扫描关注

教师博客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教师博客

探索中国湖泊碳积累的千年奥秘:全新世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印记

发布时间 : 2024-05-04   点击量 :

全新世以来,中国湖泊的碳积累模式呈现出独特的南北差异,这一现象在我们发表的最新研究中得到了深入探讨。

这项由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兰州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开展的工作,

通过分析北方11个和南方8个湖泊(图1)的碳积累率(car)记录,

揭示了夏季风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湖泊碳积累的双重影响。

图1 研究区


研究指出,由于夏季风的加强导致降水增加,北方中国的car在11至6千年前(cal ka bp)增加,

促进了湖泊流域植被的生长,进而增加了陆地沉积物和碳输入到湖泊。

相反,由于降水减少,南方中国的car减少,导致沉积速率和湖泊中的碳输入下降。

在6 cal ka bp之后,北方中国降水减少和人类活动增加导致森林覆盖减少,

导致湖泊中碳输入下降,但没有减少沉积物输入,导致car下降。

在南方中国,更高的降水和加剧的人类活动显著增加了沉积物输入,但没有影响碳输入,

导致car呈上升趋势。


因此,人类活动和降水的二极模式在全新世期间在南北方湖泊中创造了碳积累的相反阶段(图 2)。

这一发现挑战了以往关于中国湖泊碳积累趋势单一上升的观点,

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自然与人类活动交织影响的模式。

图2 碳累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南北对比


此外,该研究还强调了湖泊流域森林覆盖对碳积累的重要贡献,

指出流域内的植被变化直接影响湖泊沉积物中的碳含量。

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湖泊碳循环的认识,也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湖泊碳积累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项研究的结论为我们理解中国乃至全球碳循环提供了宝贵的知识,

同时也为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日益显著,这项工作提醒我们,保护湖泊流域的森林覆盖,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对于维持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如下:

https://doi.org/10.1016/j.quascirev.2023.108465


推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