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俊
最后更新时间 : ..
施俊,男,浙江义乌人,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2017年入选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浙江省语言学会理事,浙江省语言学会方言研究会理事,2013.7-2024.3在绍兴文理学院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音韵与方言、语音学,在南部吴语的语音层次研究方面颇有斩获,引起学界关注。目前在《中国语文》《方言》《语言研究》《语言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浙江省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2项,“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课题4项。
主要代表性论文:
《关于义乌方言“n”化韵时长的讨论》,《中国语文》2009年第6期。
《浙江义乌方言入声舒化探析》,《方言》2012年第1期。
《论婺州片吴语的第一人称代词—以义乌方言为例》,《中国语文》2013年第2期。
《论南部吴语支脂之韵的读音层次》,《中国语文》2014年第5期。
《论南部吴语齐韵的读音层次》,《语言科学》2016年第1期。
《从共时和历时再论吴语义乌方言入声的演变》,《语言研究》2016年第4期。
《义乌话指示词二分现象探析》,《方言》2019年第2期。
《论南部吴语梗摄的读音层次》,《语言科学》2020年第4期。
《论南部吴语覃谈韵的读音层次》,《南开语言学刊》2019年第2期。
《论南部吴语蟹摄一等韵的读音层次》,《语言研究集刊》第24辑,2019.10。
《论南部吴语入声的演变》,《汉语史学报》19辑,2018.9。
《论闽方言果摄的读音层次--兼与南部吴语比较》,《汉语学报》2023年第1期。
《闽语蟹摄开口四等齐韵字的读音层次-兼与南部吴语比较》,《方言》2024年第2期。
《论婺州片吴语的疑问代词》,《语言学论丛》2024年第2期。
《论闽方言支脂之韵的读音层次-兼与南部吴语比较》,《语言科学》2024年第6期。
《不对称音系结构引发的音位合并-以义乌方言为例》,《中国语文》2025年第1期。
著作:
《南部吴语韵母读音层次比较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
《义乌方言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
《浙江方言资源典藏-嵊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
项目:
“南部吴语韵母读音层次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2015年,已结项。
“吴闽方言韵母读音层次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8-2024,已结项。
“浙江汉语方言调查·绍兴”,国家语委,2015.3-2015.12,已结项。
“浙江汉语方言调查·嵊州”,国家语委,2016.3-2016.12,已结项。
“浙江汉语方言调查·新昌”,国家语委,2017.3-2017.12,已结项。
“浙江汉语方言调查·义乌”,国家语委,2018.3-2018.12,已结项。
获奖:
专著《南部吴语韵母读音层次比较研究》获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2021.12
《论南部吴语支脂之韵的读音层次》获2016年绍兴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