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得到个称赞     给我点赞
  • 姓名:付雷
  • 性别:
  • 电子邮件:
  • 入职时间:2017-07-01
  • 在职信息:在岗
  • 职称:副教授
  • 单位:教育学院
  • 职务:Associate Professor
  •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 学位:博士学位
  • 学科:科学教育 生物科学
  •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
  • 联系方式:ful527@163.com
教师博客
当前位置: 科学教育实践者 >> 教师博客 >> 中小学科学教材要...
中小学科学教材要更有“科学味儿”
发布时间:2024-11-04 点击数:

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起着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奠基性作用。在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科学教材更要体现和加强“科学味儿”。

首先,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是其生命线。科学教材旨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必然是题中之义。无论是基础内容还是前沿内容,文字内容还是图表内容,都要保证其科学性。中小学科学教材尤其要注重体现人类科学知识的共识部分,最新的和有争议的内容要慎重选择,在与时俱进和经典传承之间需要保持适度的张力。此外,强调内容科学性意味着要特别注意避免那些有可能是伪科学的内容。

其次,科学教材要彰显科学本质。虽然不是每个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与科学直接相关的职业,但科学的思维方式却会影响其一生。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更要重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教材应重点选择能够体现科学本质的内容,并尽量以显性的方式呈现。学习科学史是学生认识科学本质的重要途径,教材编写者应对科学史的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对于科学本质的学习,还应贯穿在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活动中。

再次,科学教材要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科学本身是综合的、开放的,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学科门类、完整的知识体系,且与其他学科、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学具有实践性,观察、实验、推理都是常见的科学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在室内或户外展开,既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有能够立竿见影的,也有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的。科学教材的活动设计,应体现科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创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学习科学。

最后,科学教材建设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教材如何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内容如何选择,活动如何设计,难度如何设定等相关问题都需要建立在可靠的研究基础之上。要充分吸纳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支持相关人员和机构开展深入研究。要吸收一线科学家、科学教育专家、科学教师参与科学教材的建设工作。


(本文2024年10月14日发表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官方微信公众号)



推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