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 : 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岗
所在单位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学科 : 化学 物理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联系方式 : dawei@zjnu.edu.cn
教师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箱 :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研究所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of Molecular Ferroelectrics
期待优秀的硕博研究生加入团队共同学习进步。
欢迎海内外优秀青年博士投递简历来浙师大工作生活,条件待遇见人事处网页、公众号或直接咨询。
研究所具有教师和硕博研究生40余人。团队成立以来积极投入到科研教学当中,取得了较好的科教成果,进步很快,期待更多的青年教师和同学们注入新的活力,把研究中心建成有特色的科教团队。
工作人员包括:付大伟;张毅;谢李燕;陆海峰;郭强;王长峰;张志旭等
我们和谐温暖的大家庭部分成员简介如下:
付大伟,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人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代表成果包括Science、NC、JACS、ACIE等。
张毅,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国家级人才。代表成果包括Science、Nature Materials、NC、JACS、ACIE、AM等。2022年由东南大学调入浙师大。
谢李燕,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科大,代表成果包括JACS、ACIE等。
陆海峰,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代表成果包括JACS等化学顶级期刊。多次指导学生团队省赛获奖。
郭强,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代表成果包括EES等。
王长峰,博士,江西理工大学和东南大学联培,代表成果包括NC、ACIE、AFM等。
张志旭,双龙学者教授,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代表成果包括JACS等化学顶级期刊。
研究方向包括:化学材料电子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不限于传统的化学和材料。部分方向如:分子铁电、压电材料、柔性传感器、电池、能源、发光材料、智能材料和智能高分子等。
部分代表成果:
9. Unusual Thermal Quenching of Photoluminescence from a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nBr4]2--based Halide,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10.1002/anie.20231359.
8. Observation of Transition from Ferroelasticity to Ferroelectricity by Solvent Selective Effect in Anilinium Bromide,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8198-8202.
7. Diisopropylammonium Bromide Is a High-Temperature Molecular Ferroelectric Crystal, Science, 2013, 339, 425.
6. Superior ferroelectricity and nonlinear optical response in a hybrid germanium iodide hexagonal perovskit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14:2863.
5. Direct observation of geometric and sliding ferroelectricity in amphidynamic crystal, Nature Materials, 2022 21, 1158–1164.
4. High-T(c)Enantiomeric Ferroelectrics Based on Homochiral Dabco-derivatives (Dabco=1,4-Diazabicyclo 2.2.2 octane),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17477-17481.
3. The Soft Molecular Polycrystalline Ferroelectric Realized by the Fluorination Effect, J. Am. Chem. Soc., 2020, 142, 12486-12492.
2. The construction of a two-dimensiona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double perovskite ferroelastic with high Tc and narrow band gap, Chem. Sci., 2022, DOI: 10.1039/d1sc07045b.
1. Hybrid Optical-Electrical Perovskite Can Be a Ferroelastic Semiconductor, CCS Chem., 2021, 3, 2021-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