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北京大学
学历 : 硕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 : 硕士学位
在职信息 : 返聘
所在单位 : 人文学院
入职时间 : 2010年01月06日
学科 : 汉语言文学
扫描关注
- [21]王欣.中国现代女艺术家自画像与现代性书写.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第32卷 (第2期):162-170
- [22]张法.舞在中国远古仪式之初的地位及其演进.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 (第2期):37-47
- [23]张法.新型的世界哲学应当是怎样的——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谈起.哲学分析.2018 (第1期):26-40,196
- [24]张法.从中西印哲学差异谈中国的文化自觉——中西印哲学思想和语言特质比较(上).探索与争鸣.2018 (第1期):115-122,144
- [25]张法.由中西印哲学而来的语言差异谈中国的文化自觉——中西印哲学思想和语言特质比较(下).探索与争鸣.2018 (第2期):16-23,141
- [26]张法.三足酒器在远古中国的文化和美学内蕴——基于对鬶盉-鬶鷷-盉(酹)-鸡彝演进历程的探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第1期):77-87
- [27]张法.东吴与江南美学的四个方面.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第44卷 (第4期):115-117
- [28]张法.艺术学:复杂演进和术语纠缠.文艺研究.2011 (第3期):5-12
- [29]张法.三足酒器在远古中国的文化和美学内蕴——基于对鬶盉-鬶鷷-盉-鸡彝演进历程的探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第1期):77-88
- [30]张法.中国远古宗教观念的初型、演进与特色——从鬼-神-灵到神-鬼-怪.社会科学战线.2018 (第4期):45-54
- [31]张法.祖庙:中国上古的仪式中心及其复杂内蕴.求是学刊.2016 (第1期):111-119
- [32]张法.鼎与新石器中期陶器的审美观念.美育学刊.2017,第8卷 (第2期):1-6
- [33]张法.远古天钺的三方面演进——中国之美的起源及特色的再探讨.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16卷 (第5期):74-85
- [34]张法.印度文化由神到神帝的演进、定型、特色.甘肃社会科学.2017 (第5期):29-34
- [35]张法.釜——罐——盎:新石器初期陶器的审美观念.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44卷 (第4期):96-98
- [36]张法.龠—管—律: 远古乐律与天道.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第57卷 (第3期):36-45
- [37]张法.政治美学:历史源流与当代理路.文艺争鸣.2017 (第4期):114-120
- [38]张法.殷商乐钟命名·乐悬概念体系·乐钟观念定位——试论青铜乐钟的三个问题.文艺理论研究.2017 (第3期):164-171
- [39]张法.神在早期文明中的不同类型和不同演进.江汉论坛.2017 (第1期):67-73
- [40]张法.三大观念与魏晋南北朝美学的重写.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第50卷 (第6期):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