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ersonal Profile
肖炜静,女,1990年生,福建漳州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西方文艺理论,主要关注精神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国文艺理论,论文散见于《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等刊物。
教育经历:2019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16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13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承担课程:本科:《文学概论》《美学原理》《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原典研读·文心雕龙》《大学语文》 硕士:《二十世纪中国美学》
承担项目: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精神分析向度”、浙江省教育厅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科研项目等。
通讯地址: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邮编:321004 邮箱: xiaoweijing@zjnu.edu.cn
附:已发表文章(按照发表时间)
《形式同构:马克思与齐泽克论“节欲”》,《中国图书评论》,2025年第2期,独立作者。
《齐泽克论死亡驱力与安提戈涅式反抗》,《中外文论》,2023年第2期(2024年12月出版),独立作者。
《西方文论关键词:升华》,《外国文学》,2023年第6期,独立作者。
《意象:实与虚的交融》,《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27日A04版,独立作者。
《掌舵人、牧羊人、经济人——福柯论治理技艺的三重譬喻》,《法国研究》,2021年第2期,独立作者。
《在悲剧和喜剧之间——齐泽克论大屠杀书写的特征及其政治之维》,《外国文学》,2020年第4期,独立作者。
《“空能指”的政治之维:从列维-斯特劳斯到齐泽克》,《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第2期,独立作者。
《卑俗之物占据“原质”之位——齐泽克对崇高美学的拉康化扩展及其政治哲学之维》,《国外文学》,2018 年第 4 期,独立作者。
《Fetishism:幻象的替代性占有与无止境追寻——拜物教、恋物癖学理关系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6 期,独立作者。
《反抗、收编与互融——“异质性”空间与文化霸权及资本逻辑的辩证关系》,《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3 期,独立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资本逻辑的渗透与超越:礼物之争视域下布尔迪厄“象征交换”与鲍德里亚“象征资本”之比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3期,独立作者。
《福柯“异托邦”在汉语世界的语义分叉、创生驱力及理论反思》,《华文文学》,2017 年第 6 期,独立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2018 年第 4 期全文转载。
《语言与话语——从“无法言说之物”到“被排斥的人”》,《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 年第 2 期,独立作者。
《 “文本”的诞生:文学表象的衰退与元语言的变革——读〈二十世纪法国先锋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文本”概念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6 年第 1 期,独立作者。
《以‘形式’为‘中介’——从特里·伊格尔顿〈如何读诗〉说起》,《汉语言文学研究》,2015 年第 4 期,独立作者。
《错位与回归:“媚俗”术语的东方语义之旅》,《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1 期,独立作者。
《meta:后与元悖论下隐含的合法性危机》,《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4 期,独立作者。
文集文章:
《马尔库塞爱欲理论及其问题》,收入《香山美学论集(四)》,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散文《那些年,我们一起爱过的老师》,获福建省“身边的好教师”主题征文一等奖,并收入《弦歌盈耳: 1905-2012福建师范大学建校一O五周年纪念文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
文学评论《安全岛 小人物 大世界——关于〈楚门的世界〉》,收入《时间的剪刀: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度文学创作大赛优秀作品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11年。
散文《思想碎片》,收入《沉默的歌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年度文学创作大赛优秀作品集》,海峡文艺出版社,2010年。
其他荣誉:
浙江师范大学2022-2023学年校优秀班主任;教育部博士生国家奖学金(2019)、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0)、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林勤文学创作与研究奖励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