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性别 : 女
毕业院校 : 华中师范大学
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 : 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岗
所在单位 : 人文学院
入职时间 : 2000年10月01日
学科 : 汉语言文学
扫描关注
- [21]李蓉.从张看到看张:解读张爱玲的一个流程.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第4期)
- [22]李蓉.论茨维塔耶娃诗歌中“潜藏的身体”.外国文学研究.2017 (第4期):102-111
- [23]李蓉.有“性别”的诗歌:论翟永明1990年代以来的创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第54卷 (第3期):74-82
- [24]李蓉.论“十七年”文学中的革命与暴力.齐鲁学刊.2015 (第3期):138-142
- [25]李蓉.从“声音”到“呼吸”——论新诗音乐性的现代转换.文艺研究.2017 (第3期):48-57
- [26]李蓉.当下新诗研究模式及其创新的可能.浙江学刊.2017 (第5期):29-32
- [27]李蓉.土地、经验和想象——论中国现代诗歌“土地诗学”变迁中的三种路向.文学评论.2016 (第6期):106-114
- [28]李蓉.限度和自由:论“十七年文学”情爱叙事的间接呈现.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第12期):144-149
- [29]李蓉.女性主义文学解体之后:问题、处境与发展.文艺研究.2014 (第10期):25-32
- [30]李蓉.围绕物质的自利与反抗: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中农民的“反行为”及其思考.文学评论.2014 (第1期):215-223
- [31]李蓉.美国家校合作的现状——以Mission Hill School为例.浙江教育科学.2017 (第2期):16-18
- [32]李蓉.论“十七年”文学的多层次性.文艺争鸣.2013 (第5期):53-58
- [33]李蓉.《第七天》:死亡的“诗意”.小说评论.2013 (第6期):82-87
- [34]李蓉.美国家校合作的现状——以Mission Hill School为例.教育史研究.2016 (第3期):96-98
- [35]李蓉.“十七年”文学中“小资”的身体改造.贵州社会科学.2012 (第8期):99-104
- [36]李蓉.论“十七年”文学中的性别、阶级与身体享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第6期):23-29
- [37]李蓉.从身体“悖论”出发.文艺争鸣.2012 (第9期):66-70
- [38]李蓉.用身体想象革命.文艺争鸣.2008 (第7期):106-110
- [39]李蓉.论“吴虞现象”.天府新论.2009 (第4期):138-143
- [40]李蓉.论“身体”在沈从文四十年代创作中的审美意义.文学评论.2008 (第5期):19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