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文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主要任职 : 城乡规划系主任、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

其他任职 : 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理事、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小城镇委员会委员、教学委员会委员;金华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金华市人大立法委员会咨询委员。

曾获荣誉 : 金华市青年科技进步奖;金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金华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学历 : 研究生班结业

学位 : 学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岗

所在单位 :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入职时间 : 2005年11月03日

学科 : 城乡规划

办公地点 : 7-325

联系方式 :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环境学院

Email :

教师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 :

扫描关注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工作三七载,从教二十年。初学测绘,后入规划,经历了从地图测绘到城乡空间规划的职业历程。期间,在规划局规划管理、建筑规划设计院管理岗位上得到磨练。2005年,调入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从事教学、研究工作。2006年-2009年任系主任、党支部书记,2019年-至今第二次担任系主任、党支部书记。带领全体教师不断进取,专业、学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目前,浙江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城乡规划专业硕士点,为专业、学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过留言,雁过留声,人生总应有所追求,这便是我选择从地方到高校的原因。在实践基础上,汲取经验,在前人理论文章中,汲取营养,开拓创新。致力于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变迁研究,在文化研究基础上,合理安排城乡聚落空间规划,延续历史文脉,使城乡空间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诗意的手法,打造诗意的空间,让人们得到诗意的感受,最后实现诗意的生活。”平时无所好,唯有诗与琴。

从教以来,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乡融合中村落传统文化生态沙漠化应对机制研究》(18BSH089),出版专著《中国村落有机体文化生态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2月),构建“村落有机体”理论框架体系,为系统解读“村落有机体”文化生态变迁提供全新视角;完成浙江省社科基金《蓬溪村古村落社会经济变迁研究》(07WHZT001-2)研究,出版专著《蓬溪村古村落社会经济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从地域文化视角,系统解读传统村落社会经济变迁内在动力。以第2、3身份参与其他国家级、省级基金项目4项;在《经济地理》、Complexity、Sustainability、浙江社会科学、农业现代化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完成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横向课题几十项。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团队介绍Research Group

村落传统文化生态变迁研究及规划

本团队集历史文化研究、村落文化基因提取、地理信息技术等人才于一体,系统开展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变迁、修复研究及规划设计。以“村落有机体”理论为指导,开创出独具特色的研究路径、技术、方法。将横向课题与学生培养、纵向转化融于一体,为系统解读传统村落及乡村振兴,提供科学方案。

中国婺派建筑研究中心

致力于研究“婺文化”圈传统建筑文化变迁研究。婺派建筑是婺文化生活方式的物化产物,婺州,是万年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上山文化,记录着新石器时期农耕生活方式,这一生活方式,延续着农耕文明的文化脉络,形成稳定的文化形态和地域建筑风格。南宋时期“北山四先生”使婺州成为全国文化高地,因而,“婺”派建筑,具有典型的儒家文化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