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 Hua

professor  

Gender : Female

Alma Mater : 西北师范大学

Education Level : Graduate student graduate

Degree : Doctorate

Status : 在岗

School/Department : 教育学院

Date of Employment : 2022-06-10

Discipline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ntact Information : jsjydh@zjnu.edu.cn

Email :


Paper achievements

Impacts of a blended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scientific inquiry skills in science museums

Hits :

Number of Words : 10,000

First Author : 杜华

Date of Publication : 2019-01-20

Indexed by : 基础研究

Journal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Technology and Learning

Volume: 1

Issue : 4

Page Number : 310-322

ISSN : 2056-404X (Print), 2056-4058 (Online)

Translation or Not : no

Place of Publication : 上海

Key Words : blended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scientific inquiry skill; science museum.

Abstract : Informal environments, such as science museums, are known to have potentials for developing scientific inquiry skills. Mobile devices, including smartphones and portable tablets, are increasingly applied to scaffold exploration due to their convenience and interactivity. Although the pedagogical affordability of mobile devices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designing a blended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science museum still need to be explored further. In this study, a blended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a set of activities are designed by adapting to learners’ different styles.

Correspondence Author : 杜华,顾小清

Pre One :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的对比分析

Next One : 移动学习工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场馆 APP 评价为例

Recommend this Article

Personal Profile

杜华,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智能教育分会副秘书长

从事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技术教育应用、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促进的教学创新研究等。

近年来,主持或核心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2021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青团中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项重要课题。

核心参与的横向项目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IITE(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报告《Online and Open Education in Shanghai:Emergency Response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during COVID-19 Pandemic》、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大数据系列标准之基础教育教师刻画/画像标准、上海开放大学“教育大数据体系设计及其在开放教育数据服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的区域智慧教育规划项目、浙江省嘉兴市教育局委托项目“平板电脑教数学效果评估”、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项目“信息化环境下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区域性教学改进”、上海方略教育集团委托横向项目“信息化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等。

出版了《场馆学习:理论.技术.实践》等多部学术专著,参编《教育大数据》等多部学术专著,在《教育研究》、《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等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荣获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省教师教育成果奖、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

欢迎有学术热忱的学生报考。

一、代表性论文

1、杜华,杨路遥,朱宣彦,等.高等教育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中的角色——基于UNESCO对56国人工智能战略的比较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5,31(07):19-27.

2、杜华,徐沁颖,曾婷.智能教学分析工具支撑下的教研范式转型[J].上海教育,2025,(18):57.

3、杜华,段晓琪,王璐瑶,等.组织变革视角下K12学校数字化转型动力机制与组态路径研究——基于75所数字化好学校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5,(04):23-31.

4、Du, H. , Sun, Y. , Jiang, H. , Islam, A. Y. M. A. , & Gu, X. . (2024).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AI literacy in teacher learning: an empirical stud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11(1).  (权威A SSCI  IF=3.500 ) 

5、杜华,王璐瑶,段晓琪.挪威《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优先战略与关键行动[J].上海教育,2024,(36):48-49.

6、杜华,朱宣彦,杨路遥,等.智能技术助力跨学科教育:内在逻辑和创新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4,30(07):119-128.

7、杜华,袁璐欣,王璐瑶.教师智能素养评价的国际研究:主体、要素、工具与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4,30(04):79-88.

8、杜华,王璐瑶,张立新.基于场景测评问题解决能力:直观反映学生的认知变化[J].上海教育,2024(08):41-43.

9、杜华,孙艳超.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下知识观的再审视——兼论两个经典知识之问的当代回应[J].现代教育技术,2024,34(01):96-106.

10、权国龙,杜华,马丽.乡村教师智能素养:“桥接”框架、演进阶段与保障条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35(02):67-72+84.(通讯作者)

11、杜华,栗翔宇,刘琳琪(2023).数字化教育生态的国际观察——以意大利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例.上海教育,(19):52-53.

12、Du, H., Chen, H., & Islam, A.Y.M.A. (2022) . Students' perception of academic databases as recognition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SSCI  IF=2.462  Q3) 

13杜华,顾小清(2022). 智能时代的知识图景——人工智能引发知识观重塑.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核心).(4):47-54.

14杜华,顾小清(2022) . 人工智能促进知识理解:以概念转变为目标的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CSSCI、核心) .(9):67-77.(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5、柴阳丽,杜华(2022) . 低龄儿童人工智能启蒙教育框架和实施路径.电化教育研究CSSCI、核心) .(9):89-97.

16杜华,顾小清(2022) .  人工智能重塑知识观审思.中国远程教育CSSCI、核心)(10).1-9.

17、杜华,杜楠楠(2022).我国智能素养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教育信息技术.(6):44-47.

18、朱嘉文,杜华,顾小清(2022).爱思唯尔报告《人工智能:知识的创造、传递和应用——中国、欧洲和美国的趋势》解读.中国教育信息化.28(06):20-28.

19、 顾小清,杜华,彭红超,祝智庭(2021).智慧教育的理论框架、实践路径、发展脉络及未来图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CSSCI、核心).39(08):148-159.

20、丁国栋,杜华(2021). 教学类视频弹幕文本的批判话语分析——以哔哩哔哩网站的某套高中物理教学视频为例.现代教育技术CSSCI,31(07):72-79.

21、乐理姣,杜华,肖君,赵徐铭(2021).开放教育数据应用的现状和需求调研——基于 教职人员视角.开放学习研究.(2):46-53. 

22杜华,顾小清(2020).教育技术学理论五问——兼论教育技术学之于教育学理论构建 贡献,教育研究CSSCI、核心)(1):148-159.(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23杜华,贾同,顾小清(2020).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的对比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CSSCI、核心),30(12):5-11. 

24、顾小清,杜华(2019).“信息技术时代的教育学理论重建”重要命题的反思与对话,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核心)(1):3-10. 

25、DuH.& GuX2019. Impacts of a blended mobile learning enviro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scientific inquiry skills in science museu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Technology and Learning

26杜华,杨晓宏(2018).移动学习工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场馆 APP 评价为例, 中国远程教育(CSSCI、核心)(8):63-69. 

27、杨晓宏,李运福,杜华等(2018).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引入及教学质量认定现状调 查研究,电化教育研究(CSSCI、核心),39(8):50-58.

28、 孙艳超,杜华(2016).国际场馆学习研究:引文编年图与主路径分析,远程教育杂志(CSSCI、核心),(6):103-110. 

29、杨晓宏,杜华(2016).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模型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CSSCI、核心),(3):74-80. 

30、杜华,杨晓宏(2015).我国教育技术学博士培养管窥,电化教育研究(CSSCI、核心),(12):17-22. 

31、杨晓宏,杜华(2015).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研究综览,电化教育研究 (CSSCI、核心),(4):28-34. 

32、杜华,孙艳超(2013).教育领域内可用性研究现状与演进路径可视化分析,现代教育技术(CSSCI),(8):66-70.

33、 杜华(2013).国际教学设计研究三十年,开放教育研究(CSSCI、核心),(5):79-86. 

34、孙艳超,杜华(2013).国际电脑游戏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分析,远程教育杂志 (CSSCI、核心),(3):99-104. 

35、杜华,孙艳超(2012).文字云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CSSCI、核心),(8):115-119. 

36、杜华(2012).文字云图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文字云图工具 Wordle 为例,现代教育技术(CSSCI),(9):65-69.

二、著作

1、人机共创:智能时代的知识观图景,出版中

2、人机协同时代的教师智能素养研究,出版中

3、场馆学习:理论·技术·实践,独著,吉林大学出版社,书号:978-7-5692-6493-7 

4、教育大数据,参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书号:978-7-5478-4709-1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Online and Open Education in Shanghai:Emergency Response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during COVID-19 Pandemic》报告,参编

三、研究项目

纵向

1、主持 2021 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 国家一般项目(国家级),人机协同时代乡村教师智能素养结构与培养策略研究,编号 BCA210091,在研 

2、主持 2024 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时代青少年”造创“能力项目设计与开发,在研

3、主持 2023 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OBE理念的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结题

4、主持 2024 年度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共富课题,教育共富背景下乡村留守儿童学习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县域视角的调查,在研

5、主持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工作室“项目,Z-STEAM项目设计与教学创新工作室,在研

6、主持第 64 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省部级),技术使能视域下场馆科学学习的作用机理与实证研究,编号 2018M641952,结项 

7、主持 2019 年度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部级),数字化场馆的非正式影 响因素与实践路向研究,编号 2019BJY003,结项 

8、主持 2015 年度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部级),媒介融合背景下地方高 校影视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项编号 2017C041,结项 

9、主持共青团中央 2012-2013 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研究课题(省部级),基于多元智能的青少年游戏设计与实现,编号 2013YB159,结项 

10、参与 2019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级),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编号19ZDA364,在研 

11、核心参与 2017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部级),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标准研究,编号17YJA880086,结项

12、核心参与 2017 年度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部级),面向科学素养培养的场馆移动学习活动模型设计研究,编号17CYB020,结项

横向

1、参与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大数据系列标准之基础教育教师刻画/画像 标准,结项 

2、核心参与上海开放大学“教育大数据体系设计及其在开放教育数据服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结项 

3、核心参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的区域智慧教育规划项目,完成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 智慧教育现状调研报告、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智慧教育发展规划(2019-2022),结项

4、参与上海市科委人工智能专项项目“教育数据治理与智能教育大脑关键技术研究及典型应用”,结项 

5、核心参与浙江省嘉兴市教育局委托项目“平板电脑教学效果评估项目”,结项 

6、核心参与上海市徐汇区项目“信息化环境下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区域性教学改进”, 结项

7、主持上海方略教育集团委托横向项目“信息化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结项

8、主持大诺科教公司横向项目“面向文化传承的大诺C-STEAM项目创新与教学平台开发”,结项

四、所获荣誉

1、2008 年 7 月,荣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2、2008 年 5 月,毕业生教育实习课堂教学试讲竞赛活动,荣获指导教师三等奖 

3、2010 年 11 月,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荣获指导教师二等奖 

4、2012 年 11 月,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 

5、2012 年 12 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6、2013 年 5 月,在第八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中,荣获指导教师三等奖

7、2013 年 7 月,在 2012-2013 学年中工作突出,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8、2013 年 9 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9、2014 年 10 月,“践行群众路线 锤炼党性修养”演讲比赛,荣获三等奖 

10、2015 年 9 月,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11、2021年6月,校级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

12、2021年10月,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理科),三等奖

五、成果奖励

1、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的对比分析,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21

2、场馆学习:理论.技术.实践,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1.7

3、国际场馆学习研究:引文编年图及主路径分析,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17 

4、教学设计研究文献的量化与引文可视化分析,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5 

5、基于 Web of Science 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研究文献定量分析,省教育厅,一等奖,2014 

6、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现状、演进路径、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中央电教馆, 一 等奖

7、现代教育技术公修课教学平台, 省教育厅,一等奖,2012 

8、文字云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9、国际教学设计研究三十年,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14 

10、面向学习者的中学教学设计研究,省教师教育成果二等奖,2014 

11、国际成人教育研究现状、演进路径、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省成人教育教学 优秀论文一等奖 

12、文字云图工具 WORDLE 在英语中的应用,省教育信息技术论文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