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基础理论研究
点击次数:
课程号:4
面向对象:研究生
开课学年:2022-2023
开课学期:秋学期
授课教师:潘中华
学科:美术学
对应教学计划:第1周 风格及风格学
必读:(美)唐纳德•普雷齐奥西主编《艺术史的艺术:批评读本》第三章(P103-156)
选读:石守谦《对中国美术史研究中再现论述模式的省思》(朵云第67集《中国美术史学研究》P191-220);(美)方闻《西方的中国画研究》(同上第307-317)。
第2周 心理学与知觉
必读:(美)安•达勒瓦著《艺术史方法与理论》第四章(P109-149)
选读:(英)E•H•贡布里希《心理学和风格之谜》(《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导论)
第3周 图像及图像学
必读:(美)欧文•潘诺夫斯基著《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导论(P1-13)
选读:(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凡•埃克的阿尔诺芬妮肖像》
同上《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曹意强等编著《艺术史的视野》P3-17);(波)比亚洛斯托基《图像志》(E•H•贡布里希《象征的图像》附录P278-309)。
第4周 艺术的社会史(中国)
必读:白谦慎著《傅山的交往与应酬》P81-120“关于傅山书法中的应酬作品问题”
选读:(美)高居翰《中国绘画中画家与赞助人交易的各种 类型》(李铸晋编《中国画家与赞助人:中国绘画中的社会及经济因素》P7-20)
第5周 艺术的社会史(西方)
必读:(美)本雅明•布赫洛《艺术的社会史》(沈语冰编著《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美术卷》P94-106)
选读:(美)T•J•克拉克《论艺术社会史》(《新美术》2012年第2期P4-15)
第6周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必读:(美)罗莎琳德•克劳斯《扩展领域的雕塑》(唐纳德•普雷齐奥西主编《艺术史的艺术:批评读本》P274-291)
选读:(美)罗莎琳德•克劳斯《后结构主义与解构》(沈语冰编著《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美术卷》P385-396);(美)阿瑟•丹托《现代、后现代与当代》(同上P408-423);王正华《艺术史与文化史的交界:关于视觉文化研究》(《艺术、权力与消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一个面向》P1-17)。 课程负责人:潘中华 课程类型:研究生课程 课程介绍:本课程专门为美术理论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开设,针对美术史研究的基础理论,分为六个单元:风格及风格学、心理学与知觉、图像及图像学、艺术的社会史(中国)、艺术的社会史(西方)、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通过阅读经典文本,了解美术史研究的基础理论;参与课堂讨论,展开思辨,对于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形成合理的观点;结合阅读与写作实践,逐渐学会提炼前人文章中的理论线索,同时有意识地拓展文章写作的理论维度。 是否精品课程:否
必读:(美)唐纳德•普雷齐奥西主编《艺术史的艺术:批评读本》第三章(P103-156)
选读:石守谦《对中国美术史研究中再现论述模式的省思》(朵云第67集《中国美术史学研究》P191-220);(美)方闻《西方的中国画研究》(同上第307-317)。
第2周 心理学与知觉
必读:(美)安•达勒瓦著《艺术史方法与理论》第四章(P109-149)
选读:(英)E•H•贡布里希《心理学和风格之谜》(《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导论)
第3周 图像及图像学
必读:(美)欧文•潘诺夫斯基著《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导论(P1-13)
选读:(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凡•埃克的阿尔诺芬妮肖像》
同上《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曹意强等编著《艺术史的视野》P3-17);(波)比亚洛斯托基《图像志》(E•H•贡布里希《象征的图像》附录P278-309)。
第4周 艺术的社会史(中国)
必读:白谦慎著《傅山的交往与应酬》P81-120“关于傅山书法中的应酬作品问题”
选读:(美)高居翰《中国绘画中画家与赞助人交易的各种 类型》(李铸晋编《中国画家与赞助人:中国绘画中的社会及经济因素》P7-20)
第5周 艺术的社会史(西方)
必读:(美)本雅明•布赫洛《艺术的社会史》(沈语冰编著《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美术卷》P94-106)
选读:(美)T•J•克拉克《论艺术社会史》(《新美术》2012年第2期P4-15)
第6周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必读:(美)罗莎琳德•克劳斯《扩展领域的雕塑》(唐纳德•普雷齐奥西主编《艺术史的艺术:批评读本》P274-291)
选读:(美)罗莎琳德•克劳斯《后结构主义与解构》(沈语冰编著《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美术卷》P385-396);(美)阿瑟•丹托《现代、后现代与当代》(同上P408-423);王正华《艺术史与文化史的交界:关于视觉文化研究》(《艺术、权力与消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一个面向》P1-17)。 课程负责人:潘中华 课程类型:研究生课程 课程介绍:本课程专门为美术理论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开设,针对美术史研究的基础理论,分为六个单元:风格及风格学、心理学与知觉、图像及图像学、艺术的社会史(中国)、艺术的社会史(西方)、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通过阅读经典文本,了解美术史研究的基础理论;参与课堂讨论,展开思辨,对于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形成合理的观点;结合阅读与写作实践,逐渐学会提炼前人文章中的理论线索,同时有意识地拓展文章写作的理论维度。 是否精品课程: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