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Researcher  

Gender : Male

Alma Mater : 北京大学

Education Level : Graduate student graduate

Degree : Doctorate

Status : 在岗

School/Department : 人文学院

Date of Employment : 2012-07-16

Discipline :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aper achievements

以象征的方式重新介入现实:论苏童《黄雀记》的文学史意义

Hits :

First Author : 徐勇

Affiliation of Author(s): 人文学院

Date of Publication : 2014-01-01

Document Type : 期刊

Journal : 文学评论

Issue : 第2期

Page Number : 108-115

ISSN : 0511-4683

Translation or Not : no

Key Words : 苏童;《菩萨蛮》;文学史意义;先锋作家;小说叙事;文化隐喻;小说写作;叙事空间;先锋小说;香椿树

Abstract : 苏童的《黄雀记》充满了隐喻与象征,其叙事空间的高度象征化及文化隐喻的丰富性、隐晦性虽造成了阐释上的困难,但同时创造了一种重新介入现实的方式,而如何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表征现实、介入当下,恰恰是转型之后的先锋作家们念兹在兹的议题。自《菩萨蛮》和《蛇为什么会飞》始,苏童在现实写作方面的努力和尝试有目共睹。有趣的是,余华在《第七天》中试图以最真实的'纪实'手段表征现实、书写苦难,成就的却是浮世绘式的表象叠加;苏童反其道而行之,他以象征而虚幻的方式,用充满隐喻色彩的小说叙事完成的却是针对现实当下的最沉重而深刻的介入。

Pre One : 全球化进程中的乡土寓言写作——孙惠芬《后上塘书》和关仁山《日头》合论

Next One : 现代派的两重性与中国经验的表达——以《你别无选择》和《顽主》为中心的考察

Recommend this Article

Personal Profile

徐勇简历

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2005年7月至2008年8月,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

2008年9月至2012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

2012年7月至今,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二.承担的主要课程

《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民间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等。

 

三.科研成果

(一).文学类:

1.《如何叙述,怎样表达?——论建国初知识分子书写规范的形成及其偏移》,《文学评论》,2010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现代救赎与大众想象》,《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2期。     

3.《传统非传统,现代非现代——论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时间意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1期。                                     

4.《重返八十年代的限度及其可能——张旭东教授访谈录》,第二作者,《文艺争鸣》,2012年第1期。                                                   

5.《文化研究与新新中国的经验叙述——张颐武教授访谈录》,第二作者,《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2期。                                           

6.《争夺“人民”及其符号的意识形态价值》,《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8期。         

7.《历史的悖论与民族国家想象》,《浙江学刊》,2009年第4期。   

8.《试论“新的人民的时代”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再书写》,《天府新论》,2009年第3期。                                                                 

9.《边缘写作的困境》,《理论与创作》,2011年第3期。     

10.《张炜的繁复与反复》,《创作与评论》,2012年第2期。     

11.《心怀国家,何关爱情?——论建国初的小说对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情趣及其爱情的描写》,《兰州学刊》,2009年第1期。                     

12.《并非边缘的西部文学》,《新疆社科论坛》,2011年第3期。                     

13.《建国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城市想象》,《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14.《论汉学家眼中的曹乃谦及其小说》,《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5.《灵肉冲突与分裂的世界》,《南都学坛》,2009年第5期。                   

16.《先锋的回归和日常生活的胜利》,《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12月。   

17.《“80后”作家真的存在吗?——就一场关于“80后”的论战说起》,《北京文学》,

2009年第6期。                                                           

18.《从哪个角度更接近小说的叙述?》,《作品与争鸣》,2009年第4期。   

19.《于无声处且睁眼细看》,《作品与争鸣》,2009年第5期。                    /

20.《“暧昧”的政治修辞学》,《作品与争鸣》,2009年第12期。                     

 

(二).电影及艺术类:

21.《移民电影与香港的身份表达及其困境》,《电影艺术》,2010年第4期。

22.《幽影重重与时空想象》,《当代电影》,2011年第8期。     

23.《再造“敌人”》,《当代电影》,2011年第5期。                             

24.《语词的意识形态及其表征》,《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5.《共和国大历史与两个时代两种叙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26.《地方春晚的挑战及表征》,《艺术评论》,2010年第4期。

27.《都市白领的主体建构及文学想象》,《艺术评论》,2010年第1期。             

28.《小成本电影与戏剧传统》,《文艺评论》,2009年第2期。

29.《怀旧的陷阱与谍战历史剧的泛滥》,《艺术广角》,2011年第5期。           

30.《机械复制时代的个人化写作》,《艺术广角》,2010年第4期。                 

31.《大小叙述之间和身处家国内外》,《艺术广角》,2010年第2期。             

32.《模仿和媚俗的意识形态》,《艺术广角》,2009年第6期。                   

33.《领袖形象与人的历史》,《艺苑》,2011年第4期。                         

34.《当外来者遭遇民族主义》,《艺苑》,2012年第1期。                       

35.《有关“家”的隐喻和政治修辞术》,《艺苑》,2012年第2期。               

35.《“草根中国”与“山寨”文化的崛起》,《粤海风》,2009年第4期。               

36.《历史与时间之外的“找寻”》,《枣庄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7.《历史记忆与民族国家想象》,《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