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铁球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曾获荣誉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年;浙江省优秀教师暨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2018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9年;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2020年。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华东师范大学

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 : 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在岗

所在单位 : 人文学院

入职时间 : 2011年08月24日

学科 : 历史学

扫描关注

论文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论文成果

明代折漕规模及漕粮折价确立原则考

点击量 :

第一作者 : 胡铁球

发表时间 : 2018-01-01

发表刊物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所属单位 : 人文学院

文献类型 : 期刊

期号 : 第2期

页面范围 : 117-138

ISSN : 1000-0062

关键字 : 漕粮;折漕规模;折价原则;费改税;货币化

摘要 : 明代漕粮的改折分为永折和临时改折两种。成化以来,历年折漕数额起伏不定。据统计,自正德十六年至天启六年年均折漕为88万石,占整个漕粮的22%,其中正德十六年至嘉靖二十五年、万历四年至万历二十八年为两个折漕高峰时段,年均折漕分别达110万石、126万石。明代漕粮折价的确立原则非常复杂;在南方,依据时间先后顺序主要有:(正米+正耗)×基准价=漕粮折价、(正米+随船耗米)×基准价=漕粮折价、(正米+所有耗米)×基准价=漕粮折价等三种模式;而在北方,主要“按领价折漕”。将本色运纳所需的运输、交兑、上仓等各种费用转化

是否译文 :

推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