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明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 : 教师

其他任职 : 浙江师范大学汉语习得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语言与语言习得学科负责人

曾获荣誉 : 2013-2014校级优秀班主任 2015-2016“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

性别 : 男

毕业院校 : 上海师范大学

学历 : 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 : 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 : 退休

所在单位 : 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入职时间 : 2010年09月09日

学科 : 汉语言 汉语国际教育

办公地点 : 桃源公寓3号楼107

联系方式 : hudeming@zjnu.cn

Email :

扫描关注

著作成果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著作成果

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

点击量 :

所在单位 : 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胡德明

教研室 : 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出版地 : 合肥

出版单位 : 安徽人民出版社

项目来源 : 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反问句的生成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06JA740001)

简介 : 本书对现代汉语反问句的语音特征、句法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全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依托会话含义和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以及逻辑学中的推理,提出使用反问句的语义语用条件,构建反问句产生模式假设,然后用语言事实验证假设,再用这个模式对反问句句法、语义、语用等问题作出统一的解释。
本书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穷尽地归纳了反问句特有格式37种,提出反问句特有的语调类型:特高调和高降调。系统总结了反问句的重音模式:特指型反问句中,“什么”、“怎么”、“哪”、“哪儿”等疑问词往往不带重音,如果带重音,那么往往带对比重音;反问句中往往有某个成分带有对比重音;反问句中如果没有对比项,那么句中的一些动词前的副词等修饰成分和情态动词经常带有对比重音;“有”“是”“这”“那”等成分在反问句中经常带对比重音。
反问句产生机制假设由四个语义语用条件和运作过程构成。
行为条件:存在一个言论或行为q,反问句说话人认为q不对,欲否定q。
关系条件:要否定q,可以通过否定言论或行为q的前提p(prerequisite)来实现,那么就必先找到q的前提p。说话人推断出q的前提p。建构p与q之间的反蕴涵逻辑关系:只有p才q,p反蕴涵q。所以,p假则q不合理。
实质条件:说话人运用反问韵律形式和限定话语朝说话人所期待的方向理解的语句形式对p提问,说出反问句。
语气条件:在说话人看来,语境不支持p,p假,所以q不合理。
本书认为,反问句是疑问句的一种用法类型,是运用表达与命题意义相反的语义内容的疑问手段对经由推理得出的某个言论或行为的前提发问,使得该言论或行为的前提不能成立,从而达到否定该言论或行为的目的的疑问句。反问句说话人心中虽然没有疑,但对言论或行为前提的提问却是真问。对言论或行为的前提提问是反问句区别于其他一切疑问句的本质属性之一。说话人推断言论行为的前提涉及三种推理形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回溯推理。其中回溯推理是说话人使用的最主要的推理方式。确立了判定反问句的三个规则:“否定+命题”的语义规则、对言论或行为的前提提问的语用规则和能够充当答语的形式规则。

著作类别 : 专著

出版社级别 : 地方出版社

学科门类 : 文学

一级学科 : 汉语言

ISBN号 : 978-7-212-03835-9

出版日期 : 2010-06-01

是否译文 :

字数 : 355,000

推荐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