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祥波,浙江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学和基层治理,发表见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地方治理研究》,其中有独著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南京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多个课题。
【教育背景】
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 南京大学 社会学院 法学 社会学
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 西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管理学 行政管理
2010年9月至2014年6月 沈阳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 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论文】
卢祥波,2025,《乡村振兴中的个体化困境与村庄团结重建——基于多案例的比较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CSSCI。
卢祥波,2024,《转型社区治理中村民小组长的角色定位及其形塑机制——基于景苑社区的案例分析》,《地方治理研究》第1期,CSSCI扩展版。
卢祥波,2023,《村庄团结何以可能——基于四川三村的多案例研究》,博士论文。
卢祥波,2022,《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农村集体经济:双重属性与平衡机制——以四川省宝村为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全文转载】,CSSCI。
卢祥波、邓燕华,2021,《乡村振兴背景下集体与个体的互惠共生关系探讨——基于四川省宝村的个案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CSSCI。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2025年度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委托课题,“共同富裕进程中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组织机制研究”。
2025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乡村振兴中农民的主体性缺失与组织化机制研究”。
2024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开放课题,“乡村振兴中的组织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2022年度南京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B,“村庄再组织化: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
【参与项目】
2022年度南京大学新时代文科卓越研究计划“中长期研究专项”,“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与实现路径”。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群体事件中的集体认同意识及合理疏导研究”。
【开设课程】
【本科生课程】
社会学概论(2023年—)
中国经验与地方治理(2024年—)
【研究生课程】
社会研究方法(2024年—)
城乡发展前沿问题(2024年—)